我读《绍兴百镇赋》

发布时间:2021-06-10  08:50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一年前,也就是2020年5月28日,我开始拜读《绍兴百镇赋》上中下册,里面的一些文章我最早是从《绍兴日报》新周刊上开始关注的,觉得非常贴合消防实际,对消防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干消防工作的,都十分重视收集信息情报,都要熟悉掌握当地的道路水源、民风乡情、产业结构等等,也就是我们日常在开展的“防消联勤”“六熟悉”等基础性工作,通过掌握实情,熟悉绍兴、走透绍兴,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主业、守护平安,爱上这片我们全力守护的古越大地。


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这些是绍兴鲜明的印记。我在温州、台州、义乌等地工作时,主要是带着地图、市志县志熟悉乡镇街道。在绍兴,我有《绍兴百镇赋》,就可以先预习,掌握镇街的特点,再到实地去考察熟悉,感觉事半功倍。


一是党史红色故事。《绍兴百镇赋》从文史纬度梳理了绍兴各个镇街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图谱,内容涵盖非常全,插图也很美,以地域为特点介绍了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在诸暨篇章中,《红色次坞古韵浓》非常醒目、引人入胜,介绍了中共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俞秀松的故乡,读了之后,我就马上去参观了。这次党史学习,我还专门带着指战员代表赴俞秀松纪念馆和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成立地旧址,实地参观学习,感悟红色事迹。记得去年10月的一个双休日,我原先是去寻访应店街镇灵山坞的古银杏树群,意外发现该地方还有条红色游步道,有个村叫“烈士村”。据当地人介绍,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灵山坞人踊跃参军,先后有十多位年轻人为国捐躯,因此称为“烈士村”。此外,柯桥区稽东镇车头村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在这里打响了解放绍兴第一枪。镇东北部的冢斜村,是大禹后裔余氏集聚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近期将去冢斜学习参观。结合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支队挂牌了清白泉、一钱太守纪念馆、俞秀松纪念馆等34个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充分发挥驻地红色资源作用,建队育人。


二是布点建站的故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以前的“百千万”工程,到现在的“15分钟综合应急消防救援圈”,从早期全市7个中队,到今天的29个消防站,绍兴布点建站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改革后如何建、怎么建,读了《绍兴百镇赋》后,我得到了很多启发,更坚定了绍兴消防走布点建站的路子。比如《绍兴百镇赋》齐贤篇,介绍了齐贤轻纺织造的发展历史,结合当地的火灾特点,如今在齐贤街道建造了齐贤消防站,发挥救早灭小的作用。比如灵芝街道,辖区四分之一是水塘湖泊,是受水恩泽的江南聚福地,同时随着“镜湖时代”到来,42平方公里的灵芝正在发挥新的城市功能。考虑到现实情况,政府在这里布局了镜湖(水上)消防站。上虞区东关街道,是竺可桢的故乡,同时紧邻高速和水路,交通十分便利,15分钟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的试点东关站就建于此。嵊州崇仁镇是历史文化名镇,辖区有大量的老台门、古建筑群,镇上还有民国时期的消防局,消防历史文化浓厚,于是在崇仁古镇建起了古城消防站。我们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必须要了解镇情、村情,熟悉基本情况,掌握灾害特点,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防队站建设。


三是水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绍兴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就是我们降火魔的子弹。山河湖泊、河塘水库、公共消防设施等等都是我们必须研究掌握的对象。虽然基层都在开展“六熟悉”,但由于工作原因,很多偏远村庄、乡村道路都没有实地去过,对消防水源底数不完全掌握。而《绍兴百镇赋》图文并茂介绍了很多山塘水库,可以说是消防的“水源地图”,为我们灭火救援实战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去年的新昌县沙溪“6·7”槽罐车泄漏处置,车子在甬金高速公路侧翻,需要大量的水稀释冷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供水保障是个大难题。《绍兴百镇赋》沙溪篇就介绍了沙溪镇的沙溪江,一江碧水惠民生,也为我们成功处置“6·7”槽罐车泄漏事故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滨海的曹娥江,支队在这里参加了防洪抢险演练,曹娥江大闸里目前还存放着一艘消防艇。水就是我们的“最亲密的战友”,消防与水的故事很多、很动听,用好、发挥好水的力量是消防的重大课题。


作者系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本文是作者在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举行的“我和驻地的党史故事”分享会上的发言,本报有删节。



信息来源: 市消防救援支队

作者: 余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