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七星龙局(现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修缮加固工程荣登浙江省“匠心杯”2024年度优秀文保工程案例
|
|||||||
|
|||||||
近日,浙江省“匠心杯”2024年度优秀文保工程案例揭晓,绍兴市级文保单位——七星龙局(现绍兴支队越城大队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修缮加固工程荣登榜单。千年古城绍兴的上大路,一幢沿街而建的民国风格建筑,有别于周边传统台门建筑,它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两次蝶变后,如今以崭新的面貌亮相,变身为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承担守护阳明故里景区及周边社区的安全和便民服务等工作。 “七星龙局”的厚重过往。这幢民国风格建筑前身是箔锡业七星救火会的望火楼,始建于1921年,为上世纪70年代前绍兴最高楼,一直延续着发现火情报警和救火的功能,又有着“七星龙局”的独特身份,是当时古城内的地标建筑。走进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进门的墙上醒目位置张贴着“箔锡业七星救火会”、七星龙局(望火楼)简介,各类物品整齐摆放。当年的“七星龙局”采用德国进口的水泵设备,共配有七支“水龙”,水泵是彼时绍兴唯一用汽油做动力的压力泵。龙,有水龙、消防之意。所谓的局,指的是单位。合在一起指的是“七支最先进的专业消防队伍”。但仅有设备不够,及时发现火情才是关键。于是,五云门、塔山、府山、蕺山、镇东阁五座高耸的钟楼在古城关键位置立起,专人日夜轮值,警惕的目光扫过全城。 凝聚前人智慧的“防火经”。七星龙局,现名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因其紧邻阳明故里而得名。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在江西庐陵当知县。时逢大旱,火灾频发,一场大火烧毁了上千间民房。王阳明亲赴现场查看,准确找到了问题根源:街巷太窄、房屋太密,火灾发生时难以施救。灾后重建时,王阳明果断推行新规:要求临街住户让出空间拓宽道路,房屋之间必须留出防火巷子,并筹集资金砌筑隔火墙。这套系统规划消防通道的办法,体现了这位先贤的务实智慧。他“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与一楼展区里七星龙局引进先进设备、建立预警网络的实干做法不谋而合,共同展现了守护家园安全的智慧。警钟密码 最震撼人心的时刻,莫过于在顶楼亲手执起沉甸甸的钟槌。当“乱钟三十下”的急促节奏从掌心震动传出,再依次敲响那承载着百年智慧的方位密码——“东二、南三……”槌击钟壁的嗡鸣声,仿佛穿透时空,将当年那份枕戈待旦的紧张与责任,直抵心间。沿楼拾级而上,这里流淌着上大路往昔的市井烟火,锡箔的银光、钱庄的票影、五金的铁色,共同交织成望火楼日夜守护的繁华图景。三层露台处,“北海龙局”、“诚昌锡箔庄”等老字号招牌与龙局旗幡,仿佛时光碎片,将人瞬间带回民国街巷的热闹喧嚣。 新时代下的消防救援站。随着绍兴城市建设发展,1973年,“七星龙局”瞭望台关闭,从此失去了瞭望报警功能。后该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幢百年建筑得到了保护。2022年下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这个历经两次蝶变的民间救火会址修缮一新,化羽重生,建成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让这个曾经的消防楼又恢复了百年前的功能。 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实用面积223平方米,设有分指挥中心、消防车库、学习室、会议室、寝室等库室,消防车库里停放着1辆四轮摩托车、2辆两轮摩托车和2辆电动自行车,配有专人执勤。该站致力于“灭火救援、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服务便民”的能力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五前工作法”,用好“三联两员一前”机制,承担阳明故里景区以及下大路社区、西小路社区、铁甲营社区、府山社区、越都社区的消防安全重任,今年以来,指导社会单位整改火灾隐患215处,开展消防宣传教育430次,处置各类救援任务65起,全面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信息来源: 市消防救援支队 作者: 陈嘉栋、胡甸、金亚敏 |